大鼠肝微粒體是體外研究一個化合物的代謝(酶抑制,清除率和代謝鑒定)以及藥物-藥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之一。通常根據特定細胞色素酶的活性水平來選擇微粒體。
來源于大鼠肝臟內質網膜的細胞組分,是一個酶系統,可催化數百種藥物的氧化過程,又名單加氧酶。肝微粒體酶又稱肝藥酶,該系統中的主要的酶為細胞色素,此酶參與生物體內原性和外源性物質的生物轉化,微粒體內還存在水解酶及葡萄糖醛酸轉移酶。該酶系統活性有限,在藥物間容易發生競爭性抑制。它又不穩定,個體差異大,且易受藥物的誘導或抑制。來源于大鼠肝臟內質網膜的細胞組分,由肝細胞提取的每批產品都經過FDA推薦的方法,對每批肝細胞微粒體活性進行檢測。
微粒體是肝、腸、腎等器官經過差速離心制備的亞細胞成分,是細胞器內質網一部分,該部分表達有種類多樣的蛋白質。特別是肝微粒體,具有完整的I相代謝酶(如細胞色素P450、黃素單加氧酶、單胺氧化酶等),II相代謝酶(如葡萄糖醛酸轉移酶,硫酸基轉移酶)、酯酶等。能體現絕大部分人體內藥物代謝的情況。是FDA指導原則的預測人體內代謝及抑制試驗的研究工具。
大鼠肝微粒體被廣泛應用于新藥早期的代謝評價中,主要涉及代謝穩定性、代謝酶亞型研究以及代謝相互作用等,肝微粒體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。肝微粒體由人或動物組織通過勻漿和離心制備,富含CYP450酶,其對肝微粒體酶活性貢獻主要力量。考慮到種屬之間的外推,了解細胞色素P450酶亞家族酶活的相似性和/或差異是較為重要的,以便選擇合適的種屬用于體外和體內研究。